澳客官方网站-乔斯-维斯塔潘:很多英国人仍误认为马克斯是个混蛋

admin 综合中心 2025-11-01 16 0

乔斯·维斯塔潘坦言:英国舆论对马克斯的误解仍在延续


在F1赛场上,马克斯·维斯塔潘的名字早已与“天才”“斗士”和“颠覆者”紧密相连,在他的父亲乔斯·维斯塔潘看来,儿子始终面临着一道无形的壁垒——许多英国观众对他的误读,乔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:“很多英国人仍误认为马克斯是个混蛋。”这句坦率的评价,不仅揭开了F1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偏见,也折射出体育竞技背后复杂的地域情感与媒体叙事。

“混蛋”标签从何而来?

马克斯·维斯塔潘的崛起之路充满争议,2015年,他以17岁之龄登陆F1,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车手,从那一刻起,他的驾驶风格便与“激进”“强硬”甚至“危险”划上等号,2016年比利时站,他与印度力量车队的塞尔吉奥·佩雷兹发生碰撞后,在电台中怒斥对方“像个疯子”;2018年巴库站,他与丹尼尔·里卡多的队友内斗以双退收场;2021年巴西站,他与刘易斯·汉密尔顿的轮对轮较量更是引发全球热议。

这些片段被媒体反复放大,逐渐构筑起一个“不守规则、咄咄逼人”的公众形象,尤其在英国,作为F1运动的核心腹地,汉密尔顿的主场优势与民族情绪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认知,乔斯指出:“当马克斯与刘易斯竞争时,英国媒体的报道往往带有倾向性,他们忽略了他对赛道的尊重、对团队的责任,只聚焦于少数争议瞬间。”

乔斯-维斯塔潘:很多英国人仍误认为马克斯是个混蛋

父亲眼中的真实马克斯

乔斯·维斯塔潘曾是1990年代的F1车手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项运动的残酷与复杂,在他看来,马克斯的形象被严重简化了。“他从小在赛道上长大,赛车是他的语言,他从不刻意伤害对手,只是坚持自己的权利,这种直率在F1中反而成了‘异类’。”乔斯回忆道,马克斯在卡丁车时期便以“公平但绝不退让”闻名,而如今的他依然如此。“如果你看过他与查尔斯·勒克莱尔的竞争,会发现他们彼此尊重,赛后还能一起笑谈,这才是真实的他。”

马克斯在围场内的关系远非外界想象中那般紧张,他与红牛队友的协作、对工程师的信任、甚至与部分对手的私交,均显示出他成熟的一面,2023年摩纳哥站后,他主动协助团队分析策略失误;同年墨西哥站,他为一名患病小球迷安排专属见面会,这些细节很少成为头条,却勾勒出一个更立体的维斯塔潘。

英国媒体的叙事困境

F1的媒体生态长期由英国主导,天空体育、BBC、《汽车运动》等机构的影响力覆盖全球,而它们的报道视角难免带有本土色彩,当汉密尔顿与维斯塔潘的争冠进入白热化时,英国观众接收的信息往往夹杂着民族情绪,某位匿名评论员坦言:“描述马克斯时,我们常使用‘挑衅’‘鲁莽’等词汇,而对刘易斯则强调‘经验’‘智慧’,这种用词差异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观众认知。”

F1的商业逻辑进一步放大了对立叙事,冲突能吸引眼球,和谐却难以引爆流量,维斯塔潘与汉密尔顿的每一次缠斗都被渲染成“善恶对决”,而荷兰车手冷静、务实的一面则被选择性忽略,乔斯无奈地表示:“马克斯从不关心外界如何评价他的性格,他只在乎胜利,但当他听到英国观众对他的嘘声时,还是会感到困惑。”

改变正在发生?

随着维斯塔潘连续斩获2021至2023年车手总冠军,舆论的风向似乎悄然转变,他在赛道上展现出近乎恐怖的统治力,同时也在公众面前逐渐放松,社交媒体上,他分享与爱犬的日常;纪录片中,他调侃自己的“扑克脸”;甚至在英国银石赛道,他开始收获零星掌声。

偏见的消解需要时间,2024赛季初,当维斯塔潘在奥地利站与兰多·诺里斯发生碰撞后,英国社交媒体再次涌现大量批评,部分车迷指责他“故态复萌”,却鲜有人提及诺里斯在事故中的责任,这种选择性愤怒印证了乔斯的观点:误解依然深植于一部分人的观念中。

体育竞技与人性复杂性

乔斯-维斯塔潘:很多英国人仍误认为马克斯是个混蛋

F1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人性的映照,维斯塔潘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:公众人物往往被简化为标签,而真实的多面性被掩盖,正如乔斯所言:“人们宁愿相信一个简单的故事——天才与混蛋仅一线之隔,却不愿接受一个既强硬又谦逊、既冷酷又温柔的复合体。”

对于未来,乔斯希望观众能超越国籍与阵营,重新审视这项运动:“如果你认真观察马克斯如何对待团队、如何分析比赛、如何在失利后承担责任,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灵魂。”或许,当观众学会用更丰富的维度解读竞技体育时,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站在巅峰的人。

评论